無人夜深,本可以是一個人靜心放鬆的夜晚,但假如恐懼與焦慮忽爾來襲,身邊又無人照應,後果可以不堪設想。並非所有人都享受一個人的時間,譬如「廣場恐懼症」的患者。廣場恐懼症成因、特徵及治療方法到底是什麼?以下我們將與你詳細分析。
廣場恐懼症成因為何?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
廣場恐懼症(Agoraphobia)亦被稱為懼曠症,乍聽之下許多人會以為這個病是對於空曠地方感到恐懼,事實上卻更為複雜。廣場恐懼症特徵包括對於人多擠迫、一時之間難以離開或尋求他人協助的地方或場景而感覺焦慮。現時,醫學界仍然未能確認廣場恐懼症的成因,但心理學界與醫學界普遍認為這種病症是由生理、心理及環境因素交互影響而引致,而遺傳亦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成因,其他相關因素包括腦部化學物質失調,這些物質包括控制情緒的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等等。此外,生活環境引致壓力爆煲、成長過程的不如意等情況均有機會導致神經傳遞物質失調,繼而引發廣場恐懼症。
廣場恐懼症的發病率高達 6% 至 10%,甚至無法預防。在香港,廣場恐懼症並非罕有的病症,有精神科醫生表示,幾乎每個月也有新個案。值得留意的是,廣場恐懼症主要在 20 至 35 歲左右發病,男女患者的比例為 1:2。這個數字未必完全反映事實,皆因女性患者大部分較願意主動求診,但男性患者不少未必察覺有異,或是較抗拒就醫。
廣場恐懼症有哪些特徵?抗拒出門者要小心
廣場恐懼症可以毫無先兆,不少患者都曾經有過在乘搭大眾交通公具、空無一人的街道、或在人滿為患的場所當中,不知為何恐懼感油然而生的經歷。患者除了會感到極度不安,甚至心跳加速、暈眩的感覺之外,日後亦會因為這個焦慮的經驗而懼怕再次踏足這些空間。那麼,廣場恐懼症患者普遍會在甚麼時候感到焦慮呢?
廣場恐懼症會令人抗拒身處某些場景,譬如:
獨自一人在家或獨自出門
身處人多地方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在橋上或升降機內等等
患者會感到:
心跳加速
出汗
發抖
呼吸困難
頭暈
發冷、發熱
認為周邊的環境不真實
患有廣場恐懼症的患者不但日常生活會受到嚴重影響,即使一個人留在家中,亦有機會對於獨自一人身處密閉空間而感到焦慮。假如你亦發現自己在踏足人多擠逼的地方時,會容易感到心跳加速或氣喘,甚至恐慌得需要立即折返家中,這可能是患上廣場恐懼症的徵兆。
廣場恐懼症治療方法是什麼?
廣場恐懼症的患者在病發時除了會感到恐慌之外,亦會伴隨各種「戰鬥或逃跑」(Fight-or-Flight Response)的身體反應,令他們日後在行為方面作出逃避,以採取預防措施。他們在思想層面上亦會對症狀感到擔心並抱有負面感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令患者一直受到情緒困擾。
醫生建議,假如懷疑自己患上恐慌症或自覺有異樣的話,應向家庭醫生或醫務社工求助。在進行初步評估後,一旦懷疑病人患上廣場恐懼症,他們便會轉介病人予精神科專科。 而專科醫生會為病人進行臨床診斷,以判斷病人的精神狀態。廣場恐懼症可透過藥物及非藥物方式治療,有六至七成患者能夠痊癒。普遍來說,病人在接受治療半年後就會有較顯著成效。而藥物治療方面,則會透過醫生處方的血清調節劑,讓病人減低因血清素過少而引致的情緒問題,針對廣場恐懼症的生理成因,但這類藥物或會產生令人疲倦、失眠等副作用,選擇治療方式時需要留意。此外,患者亦可以透過思想行為治療廣場恐懼症,由治療師帶領患者到引發他們感到驚恐的地方,進行鬆弛運動,紓緩恐慌情緒,令患者克服廣場恐懼症。若你有上述特徵,請盡快與身邊人或醫生求助,及早走出恐慌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