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科技成為我們生活中愈益重要的一部分,部分電子產品以及我們的使用習慣,都使我們從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分心。數碼極簡主義是極簡主義其中一個分支,旨在幫助我們有意識地清除低價值的電子產品,並積極改善使用習慣,從而改善生活質素。從今天起,學會掌握科技,而非被科技掌握吧!
為何我總是機不離手?
(一)人的本性:社交渴望
2020年,麻省理工學院曾進行一項研究,發現短時間的強迫性社交孤立,讓受試者普遍有了更強的孤獨感和更低的幸福感,社交慾望亦有所上升。亞里士多德說過:「人先天就是社群動物」,我們作為群體動物,大部分人都渴望擁有良好的社交生活。尤其當人感到孤獨時,就更渴望社交。透過社交媒體,我們可以在網絡上暢所欲言,快速、便利、無負擔地與人產生連繫,即時分享或窺看他人的生活,導致我們經常機不離手。
(二)社交媒體的設計本身就具中毒性,以間歇性強化解毒
間歇性強化指以不定期提供某種獎勵為手段,讓人繼續進行某種行為。間歇性強化的原理被應用在多個範疇,包括線上賭博、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機器學習等。社交媒體的設計同樣應用了上述理論,能夠計算出用戶可能準備退出的時候給予「獎勵」。例如,當算法確定用戶可能離開 Instagram 時,可能會通知帖子點讚數,增強其信心,從而鼓勵用戶繼續保持活躍。
數碼極簡主義的三大原則
(一)心態:有意識地使用科技,而非習慣性使用
科技日益進步,不同的電子產品層出不窮,很容易讓人上癮。這種令人上癮的性質同時意味着我們容易變得盲目,例如即使我們沒有特別目的,只要一有空閒就習慣打開社交媒體不斷滑動,不但浪費時間,還虛耗心神。為了防止這種盲目性,我們需要培養一種心態,有意識、有目的地使用電子產品。
(二)目的:善用科技來建設,而非純粹享樂
當我們無聊、沮喪、疲倦、焦慮、悲傷、憤怒或任何其他不舒服的感覺時,很多人都會選擇打開電腦或手機,或玩遊戲,或煲劇,或看小說,以短暫的享樂來緩解。然而,輕易逃避困難或負面情緒,可能會減弱我們正面面對它的能力,導致長期且持續的痛苦。比起利用科技來享樂,我們更應該善用它來建設一些重要、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例如利用某些工具來提升創造力及工作效率、吸收有益的知識來增值自己等。
(三)優次:先有人,然後有科技
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方面的確令我們的聯繫更加緊密,直接推進了全球化,但另一方面當我們過於關注虛擬世界,或令我們與現實世界脫節。例如你有試過因為想煲劇、打機,因而拒絕親友的聚會嗎?一次半次或許無傷大雅,但不少有嚴重網癮的少年少女因為沉迷電玩而錯失與親友的相處時間,往往到醒悟的時候已經太遲。因此,我們要分清楚,比起電腦上的「0」和「1」,更重要的是人本身。
想了解如何在日常實踐數位簡約主義嗎?請留意下一期的文章!
===========================================
參考資料:
Tomova, L., Wang, K.L., Thompson, T. et al. Acute social isolation evokes midbrain craving responses similar to hunger. Nat Neurosci 23, 1597–1605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0-00742-z
What is Digital Minimalism? - Nick Wignall
What is intermittent reinforcement? | Definition from TechTarget
卡爾‧紐波特著、洪慧芳譯:《深度數碼大掃除》,台灣:時報文化,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