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聽到「暴力」兩個字,便下意識以為是指肉體上的暴力,但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可以存在暴力,而且暴力溝通比你想像中更常見於日常生活中,為我們的人際關係帶來困擾和傷害,長久下來更會影響心理健康。要改善暴力溝通的問題,原來只需簡單四步?
甚麼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是由美國心理學家Marshall B. Rosenberg創立的溝通模式,目的是幫助人們表達善念,改善溝通、言語暴力及欺凌,同時消化內心對己對人的批評 (MHA, 2005)。 非暴力溝通不但是臨床心理治療的其一手段,也是一種自癒技術,對於尋求人際關係中的和諧尤其有效。
日常與伴侶有甚麽「暴力的」溝通模式?
情侶之間總要經歷一些磨合的階段,儘管有時候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如果不留意自己的說話技巧,往往可能弄巧成拙,甚至造成以愛之名的情緒勒索。以下這些說話你有聽過,甚至對伴侶說過嗎?
「你買這麼多名牌袋,簡直是個拜金港女!」
「我的青春都花在你身上,你敢離開,我就跳下去。」
「聽我的,我可是為你好才這樣說。」
這些說話是不是一聽就讓人感到渾身不舒服呢?帶有諸如批判性、威脅性、命令性等的言語,不但對於兩人溝通毫無幫助,甚至帶來反效果。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
1. 觀察
非暴力溝通的首個步驟是「只陳述具體行為」,聚焦於在發生的具體事情、行為,而非自行分析、猜測、批評。這不只能讓雙方都以較客觀的角度審視事件本身,也能避免因無效的溝通演變成衝突。
2. 感受
陳述客觀事實後,下一步便是盡可能忠誠地表露和面對雙方的感受。很多時候,我們都傾向隱瞞自己的感受,讓對方自己去發現(通常都不成功),但如果你把自己的感受誠實、溫和地說出來,其實反而能夠激發對方的同理心。而當對方能體會到你的心情時,就更可能嘗試用你的角度思考,溝通也就已經完成了一大半。
3. 需要
當理解並且體會到雙方感受後,需坦誠地說出感受背後的需要。習慣用批評來宣洩不滿,但從不坦誠自己的需要。有時需求其實很簡單,但卻要繞圈表達,繞到最終,對方根本無法了解你到底需要甚麼。
4. 請求
最後就是提出我們的明確請求。明確地告訴對方,希望如何找出滿足各自需要的方式。但是,我們也要謹記,請求不是命令,別人也有說不的權利,互相尊重才能達到良好的溝通,而不是引發另一場罵戰。
如何將非暴力溝通應用在親密關係?
舉例來說,一對情侶發生矛盾,女方總是夜深才歸家,又不定時報備,導致男方產生不滿。這時候男方比起指責,可以這樣說:「心怡,你最近好像很晚才回家,你家附近治安也不太好,我很擔心你的安全。」接著,提出明確請求:「你下次出去玩,可以早點回家,或者告訴我讓我來接你嗎?」非暴力溝通明確告知對方,究竟我們期待對方採取甚麼行動來滿足我們。
任何關係的基礎在於溝通,但哪怕是最親密的關係,也有機會因為雞毛蒜皮的事產生摩擦,如果雙方都用了錯誤的方式溝通,不滿便會愈積愈多,衝突也會愈漸加劇。倘若大家都能運用非暴力溝通去表達自己、理解他人,相信能大大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和傷害。
================================
參考資料:
非暴力溝通
https://www.mhahk.org.hk/index.php/200522-recr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