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這事會發生在我身上?」、「如果我當時換個做法是不是更好?」、「為甚麼我無法控制自己?」當人經歷不幸,難免出現以上想法,正所謂「吾日三省吾身」,藉反思問題讓自己進步自然是好事,但過猶不及,如果想太多,甚至想不開,終日只是胡思亂想,讓自己深陷焦慮情緒中,這就不是甚麼好事了。
一、甚麼是過度思考?
當人處於壓力情境中,頭腦會過度反覆思考同一件事,雖然我們很努力希望要想出個結果來,但往往沒有任何實質進展,心情反而愈來愈低落或緊張,心理學家把這個狀態稱為反芻思維(rumination)。
反芻思維是人的生存本能,因為它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問題,進行自我檢討和反思。但如果這種思考變成了過度的、負面的、沒有效果的循環,它就會對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焦慮性的反芻思維包括不斷重演過去的負面情境,亦會過份憂慮未來可能發生的不幸,同時容易被一些壓力情境頻繁激發這些負面思想,例如擔心考試失利、工作出錯等。
反芻原指動物進食後的一種消化方式,像牛、羊、鹿這類動物會在進食一段時間後,將半消化的食物送到嘴裡再次咀嚼,是不是很像我們過度思考的情況呢?
二、反芻思維帶來的負面影響
反芻思維會讓自己陷入惡性循環中,最初是為了某件具體的事而焦慮,之後就會為了焦慮本身而焦慮,令人產生情緒低落、自尊變低、逃避壓力、問題解決能力減弱等問題。它讓人活在痛苦的過去,過份憂慮不幸的可能性,損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無法提起精神迎接挑戰,漸漸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權。在臨床研究,亦有大量證據表明反芻思維與憂慮、焦慮等問題高度相關。
三、四招改善反芻思維
(一)和朋友討論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候身在局中,被情緒左右了我們的理性思考,左想右想還是想不出甚麼來。面對反芻思維,比起自己一個瑟縮一角拼命去想,不如和可靠的朋友一起討論,讓思維在碰撞中擦出火花,以不同視角尋找更多解決的問題方法。
(二)轉移注意力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陷入反芻思維而無法自拔的時候,可以想辦法轉移注意力,例如放一首歡快的歌、打開一齣逗趣的綜藝節目、到超級市場走走等,不管怎樣只要能讓你從負面思考中釋放出來,就是一個好方法。
(三)自我關懷——學會原諒自己
人生就是不同選擇,選擇就必然有遺憾。我們無法改變已經過去的遺憾,但是我們可以停止苛責、埋怨自己,要像對待我們最好的朋友一樣照顧和支持自己,包容和體諒自身的不足,同時鼓勵自己正面面對問題。
(四)練習冥想
反芻思維和冥想同樣都是「想」,但冥想有助我們回到當下,重新尋回內心的寧靜,更冷靜地看待問題。持續練習冥想,將正念融入生活後,便能有效緩解焦慮,與困境共處,而非無意義地反芻,讓自己徒增壓力。
======================================
參考資料:
宋曉東:《此刻,告別你的混亂人生:拋棄自我懷疑,解決不完美情緒,接納真實自我,打造喜歡的生活方式》,台灣:高寶,2021年。
于德志:《擺脫內耗人生:走出焦慮、自責、憤怒、悔恨⋯⋯透過有效練習轉化情緒,讓你停止內在糾結、化解自我衝突,重新拿回生命主控權!》,台灣:麥田,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