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inging bowl cert course jan 2024 blog post banner.png

思覺失調:一個深入理解的探索

作家相片: PLUS WellnessPLUS Wellness

我們在新聞報道或一些影視作品上,可能一早已經聽過「思覺失調」這個名字,但很少人真的了解甚麼是思覺失調。思覺失調是一種複雜的精神疾病,而且很可能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是一個系列或者「光譜」的相關疾病。患者的思考模式、情緒、行為以及對外在世界的觀感都會發生變化,一般會出現思想及言語紊亂、妄想、幻覺等情況,思維和情感會脫離現實,病情可大可小。


一、思覺失調的症狀

思覺失調的症狀分為兩大類:正性和負性症狀。正性症狀指正常人沒有,患者才有的行為或經驗,例如幻覺、幻聽、妄想等;負性症狀則指正常人有,但患者沒有的行為,主要表現在一系列的認知和動作症狀上,例如情感淡漠、無法感受樂趣、言語貧乏、失去與外界互動的興趣和動力等。


二、思覺失調的成因和風險因素

目前醫學界對於思覺失調的成因尚未有確切的答案,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多個因素都可能是成因之一。有研究指出,思覺失調患者的手足和小孩的終生罹病風險介於4%至14%,比一般族群高出十倍,有強烈的遺傳成分。此外,藥物濫用、童年創傷、妊娠和分娩併發症等,都被證實為思覺失調的環境風險因子。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環境因子都需要多項同時與風險基因交互作用,才會使人患病。


三、思覺失調的治療與康復

思覺失調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復康訓練。藥物治療方面,主要是幫助患者調節腦部功能,改善妄想及幻覺等正性症狀,讓他們能夠清楚思考並掌握自己的生活。心理治療方面,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病識感,降低其對疾病不熟悉造成的焦慮、不安及恐懼,同時著重幫助患者應對社交方面的障礙。復康訓練方面,需要針對患者的特定問題來量身打造,例如社交技巧訓練、輔助就業、家庭治療等,幫助患者重新融入社會。


恐懼源於未知,思覺失調的污名化耽誤了許多患者的就醫,導致病情愈來愈嚴重。一個人的生病,可能影響一個家庭,無數個家庭,又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為了讓思覺失調患者及復康者重返社會,有賴大眾增加對疾病的了解及對他人的同理和支持,一同推動社會和諧共融。


參考資料:

史帝芬‧葛拉特等著;廖婉如譯:《思覺失調症:你應該知道的事實》,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20年版。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 思覺失調https://www3.ha.org.hk/cph/imh/mhi/article_02_03_01_chi.asp?lang=2

​最新活動及課程推介

  • Facebook
  • Instagram

Wellness PLUS Complex 全健綜合大樓

深水埗九江街154號2-4樓

(852) 3844-5140

(852) 6477-6019 (只限Whatsapp)

  • Instagram
  • Facebook

官方網站: wpc.hkfyg.org.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