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inging bowl cert course jan 2024 blog post banner.png

心理也能影響生理!了解身心症及自我療癒之道



無論患上甚麼病,醫生很多時候都會勸喻患者要保持心境開朗、樂觀面對。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我們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本就是互相影響。由心理因素而引起身體病徵一般統稱為「身心症」,患者感覺到的病徵可能是確切存在的,但在醫學上並不能完全解釋其產生的原因或嚴重性。


一、身心症的類型

身心症發病範圍廣泛,因長期的心理壓力而造成身體器官功能的失調,可以不同感官系統分類,如消化系統、骨骼肌肉、心血管、皮膚及內分泌系統等。身心症主要分為三個類別:


(一)身體症狀障礙症(Somatic symptom disorder):身體出現持續或反復的症狀如不適或疼痛,但無法用醫學檢驗結果解釋

(二)疾病焦慮症(Illness anxiety disorder):患者認為自己身患重病而過度憂慮,進行更多的檢查及治癒

(三)轉化症(Conversion):患者因壓力及情緒困擾而導致神經系統障礙,如發音吞嚥困難、痙攣甚至癱瘓


二、身心症的成因

身心症大部分成因都與心理因素有關,例如本身生活中經歷壓力事件、創傷或重大變化如失業、家庭及關係問題等,或童年時期的不良經驗,出現情緒困擾、焦慮和抑鬱等,部分抗壓能力較低的人一旦壓力過大,便會加劇對身體症狀的敏感度或降低免疫力,從而令身體系統功能失調。此外,遺傳因素和生理機制也可能與身心症有關,患者可能對痛楚及身體狀況較為敏感。


三、自我療癒之道

既然知道身心症的成因大多由於心理因素造成,那麼治療的重點自然是身心治療,例如以認知行為治療等方法幫助患者理解潛在的心理困擾和情緒需要,改變不良思維和行為模式,同時亦也透過瑜伽、按摩等身體療法紓緩身體不適。必要時候,也可適當地使用抗抑鬱藥物紓緩情緒困擾及焦慮等心理病徵。長遠而言,患者應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如適量運動、建立興趣及社交、注意飲食、睡眠等以排解壓力及提升個人抗壓能力。


身心症提醒我們,心理與生理密不可分,情緒壓力往往透過身體發出警訊,提醒我們要好好照顧自己。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從心出發,更關注心理健康,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適時放鬆與自我療癒。無論是透過冥想、運動,還是與親友傾訴,都是為身心充電的好方法。讓我們一起踏上自我療癒的旅程,擁抱更健康、更快樂的人生吧!


參考資料:

What is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Comments


​最新活動及課程推介

  • Facebook
  • Instagram

Wellness PLUS Complex 全健綜合大樓

深水埗九江街154號2-4樓

(852) 3844-5140

(852) 6477-6019 (只限Whatsapp)

  • Instagram
  • Facebook

官方網站: wpc.hkfyg.org.hk

青協主網: hkfyg.org.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