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inging bowl cert course jan 2024 blog post banner.png

如何分辨擔憂與焦慮?專業治療、自我幫助、認知行為療法、正念練習、規律生活等方法




焦慮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由焦慮帶來的不安感能夠像警鐘一樣提醒我們避免危險,然而凡事一旦過度就會出現問題,如果警鐘一直響個不停,持續高度焦慮狀態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讓身體出現毛病,問題可大可小。究竟擔憂與焦慮要如何分辨?


一、擔憂與焦慮的區別


擔憂與焦慮的原因以及表現方式某程度上有類似的地方,但短暫的擔憂、情緒困擾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並不致於影響健康、社交或工作等。但一旦長期受情緒困擾,無法妥善應對壓力,則可能導致焦慮症狀,出現情感和身體上的反應,如心跳加速、胸口緊繃、頭痛和失眠等,長期處於焦慮狀態下還會影響身體不同機能,難以正常生活。


二、常見的焦慮疾病


(一)廣泛性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對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過分憂慮,長期感到緊張和坐立不安,不能好好放鬆自己,總是預想最壞的情況,因此經常會做很多不同事情,或執著於凡事都要做到最好,以避免那最壞的情況發生。


(二)社交焦慮症

社交焦慮症近年常被討論,每個人都說自己有社交焦慮症(或社交恐懼症),我們當中的確有很多人都會有類似情況,例如公開演講或認識陌生人時,會感到緊張、面紅耳赤、說話「吃螺絲」等。比起一般人,社交焦慮症患者因為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表現得更沒有自信,嚴重程度甚至影響正常社交和工作等。


(三)恐慌症

恐慌症患者經常經歷突如其來的驚恐和不安,同時伴隨即時、強烈的身心反應,例如心跳混亂、窒息、發抖、暈眩等。患者更會持續憂慮在無防備的情況下,恐慌突襲所帶來的負面後果,包括當眾出醜、休克,甚至猝死等。面對突發的失控感,患者可能會選擇第一時間逃離現場,長遠改變生活習慣並影響日常生活。


三、患上焦慮症應如何處理?

假如你患上焦慮症,應該盡快尋求專業治療,並學習不同自療方法來改善情況。專業治療方面,主要以藥物及心理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的目的是幫助患者了解焦慮的成因、影響及學習應對方法,讓患者改變固有的負面思維和行為,學習疏導情緒和壓力。自療方法有很多種,其中的一大關鍵是改變思維。焦慮症患者習慣認為事件會朝負面方向發展、將後果災難化,同時小看自己應付問題的能力,而最有效處理焦慮思想的方法就是分析其客觀性,檢討自己的想法有甚麼證據支持及反對、自己的預想是否必定發生還是有例外?慢慢學習分辨何謂正常的擔憂和過度的焦慮,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參考資料:


湯國鈞、江嘉偉、陳佩珊:《焦慮自療》,香港:突破,2018年。


0 則留言

​最新活動及課程推介

  • Facebook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