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inging bowl cert course jan 2024 blog post banner.png

探索躺平族現象:如何釋放壓力、走出躺平狀態並實現目標?

已更新:3月14日



有人說,這是一個最好也最壞的年代。面對大致已發展起來的經濟體系,我們難以複製父輩成功的路徑,「肯努力就能成功」不再是金科玉律,當然並不是指我們即使努力都不能成功,而是世界變得更複雜,我們更難尋找到所謂成功的機會,於是有一種名為「躺平」的價值觀出現了。


一、躺平族是甚麼?

全球已開發國家都面對同一挑戰,例如韓國的五拋世代,拋棄戀愛、家庭、生育、買房、人際關係;日本在網吧或街上等地流連,而又拒絕工作的繭居族群;歐美等地拒絕就學、就業、進修的「尼特族」等等。回到中國內地和香港,就是「躺平」文化。躺平族泛指一群選擇不作為的人,有別於過往社會鼓勵的積極參與,他們在心態上無慾無求,不願與人競爭,寧願以「躺平」的方式回應社會。


二、為甚麼會有躺平族?

躺平可以源於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即不斷經歷挫敗後表現出的消極。美國心理學家賽里格曼在1975年曾進行過一個實驗,他把一隻狗關在籠中,給牠施加電擊,久而久之後即使籠子被打開,牠也在絕望地等待痛苦。實驗證明無助是可以學習的,我們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學習」到這種無助感,例如樓價高企引致不能安居、職場缺乏向上流動力,沒有晉升機會、努力競爭後的失敗經驗等等,無助的感覺圍繞着生活。


三、短暫躺平的好處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種種壓力,例如學業、工作、家庭等等,短暫躺平能夠讓我們暫時放下這些壓力,好好調整自己的狀態,重新向前行。再者,短暫躺平能夠讓我們專注感受和關注自己的情緒,也給予自己一個了解及反思自身的機會,尋找出自己需要或想要的人生。到底甚麼是你當下的需要?你的人生目標是甚麼? 


四、走出躺平的狀態

短暫躺平或許是面對壓力的好方法,但長期躺平則會令我們陷入困境。雖然躺平讓我們暫時避過生活的壓力,但事實上問題依舊存在,一直逃避只會令焦慮感揮之不去,此外,因躺平而不作為,缺乏積極的動力甚至是目標,亦會讓生命失去意義。當我們感到困難時,不妨可以拆解目標至各種小行動。我們具體執行行動,能一步一步邁向成功,過程中的階段性勝利亦能有效推動我們繼續向前。


參考資料:


波波夫:《倦怠,為何我們不想工作: 努力不一定能賺更多,我的人生站不起來,又不想跪下,除了躺平還可以怎樣?》,台灣:大是文化,2021年。


馬若宏、杜敏:《「躺平」的流行及其語用指向》,《語文建設》2021年第18期。

0 則留言

​最新活動及課程推介

  • Facebook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