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inging bowl cert course jan 2024 blog post banner.png

與內在小孩對話


與內在小孩來一場真誠對話!透過連結內在小孩療癒童年創傷!|Wellness+誌|HKFYG Wellness PLUS
from Unsplash

無人完美,沒有人擁有完美的父母、完美的童年,我們都在童年時光得到過溫暖的同時也受過傷。那些記憶從來沒有隨著你的身體長大而消失,反而深埋在你的內心中,默默影響你的自我認知、行為情緒反應與人際發展。如果你正處於人生低潮中,不如一起回到過去,與你的內在小孩說幾句心裡話?


一、內在小孩的概念


在流行心理學和分析心理學中,內在小孩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半獨立的亞人格。內在小孩的概念最初是由心理學家Carl Jung所討論,可能是年幼時一句責罵的話語、一個悲傷的情緒或一件挫折的事件,全都存儲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無時無刻影響著成年後的我們。而第一位正式提出「內在小孩」的則是精神學家W. Hugh Missildine,他在1963 年於《Your Inner Child of the Past》一書提及內在小孩是由我們經歷過的記憶和情感構成。當我們是孩童時,我們會依靠並學習照顧者的言行而形成「內在小孩」。


二、內在小孩的5種原型

內在小孩的5種原型,與內在小孩來一場真誠對話!透過連結內在小孩療癒童年創傷!|Wellness+誌|HKFYG Wellness PLUS
內在小孩的5種原型

(一)創傷小孩

曾經驗或目睹肢體或言語暴力、激烈爭吵及言語嘲諷等創傷事件(尤其是在原生家庭中),而形成的情緒陰影,會演化成創傷小孩,具有敏感、憂鬱的人格特質。創傷小孩在人際關係中比較敏感,輕易會過度解讀他人的言行舉止而無意地受到傷害;與他人相處時,寧願被誤會也不願主動解釋。


(二)孤單小孩

童年時期照顧者很少給予接納與支持,造成孤單小孩對於環境產生「格格不入」的感覺,具有缺愛、孤獨的人格特質。孤單小孩對關係較好的人產生過度依賴,同時有較強的佔有慾,希望自己在對方心裡是最重要的。他們會不自覺地迎合與討好他人,歸根究柢是因為他們非常害怕被忽略。


(三)貧窮小孩

貧窮不是指童年環境窮苦的意思,而泛指各種童年時期因照顧者不關心而導致情感不被滿足,與孤單小孩渴望陪伴的需要不同,往往成因來自父母不懂得如何表達愛,造成關愛缺失。他們時常陷入自己內在深刻的缺乏感中,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以至於看不見他人對自己的付出給予。


(四)神奇小孩

神奇小孩曾因年幼時無法從父母或重要的人身上獲得肯定和認同,而編製各種故事以滿足自己的期待。神奇小孩在與人相處時,可能會習慣性地以謊言包裝出一些不符合現實或過於浮誇的故事,渴離塑造出有趣或突出的形象,讓別人羨慕或肯定。交友心態也可能會較為功利,特意接近較有地位或能力的人,以突顯自己與眾不同。


(五)永恆小孩

永恆小孩是渴望被照顧,可能是因為曾被父母過度保護或溺愛,抑或是年幼時被迫長大,從無受到別人的關愛。永恆小孩在一段感情關係中,容易對伴侶造成依賴,而渴望對方能一直體諒並照料自己的任性和情緒。即使已經是成人,每次遇到事情都向別人求助,若是對方要永恆小孩獨立負責,便會靠耍賴來讓對方妥協。


三、內在小孩的自我探索與療癒3部曲


《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作者Stefanie Stahl強調「內在小孩」由「陽光小孩」和「陰鬱小孩」組成,童年所獲得的正面感受成就代表幸福及喜樂的「陽光小孩」,負面感受則造就「陰鬱小孩」。她透過三個具體步驟,幫助我們療癒「陰鬱小孩」,並探索「陽光小孩」,從而解決情緒與人際問題。


(一)了解自己的內在小孩

先準備紙筆,嘗試畫下一個孩子的人像,然後寫下父母曾經讓我們感到難過的事情、話語。


(二)連結內在成人

學習理解童年時脆弱的內在小孩樣貌,感受這些陰鬱小孩在何時產生,與現在的我們又有何連結。


(三)發現自己的陽光小孩

也許是翻翻兒時照片、與親友聊聊從前,尋找童年時期存在的正面經驗,例如赤腳在沙灘上奔跑、與家人在節日吃大餐等,試著回溯快樂的童年時光。


《小王子》中曾說過:「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孩子,但很少人記得這點。」如果你感到累了,不如試試以上三步,希望大家都能找回自己的陽光小孩吧!


===============================================

參考資料:


內在小孩|隱藏著童年遺憾與創傷❤️‍🩹冥想導師教你7步與內心對話紓解情緒


童年創傷無法癒合,如何照顧內在小孩?


一切情緒都來自內在小孩?榮格 5 種內在原型深度解析!


容易討好別人嗎?心理測驗:你的內在小孩有好好被照顧嗎?


你內心過不去的坎是什麼?其實每個人心底都住著一個「小孩」!


0 則留言

​最新活動及課程推介

  • Facebook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